文学是语言的艺术,可以搞各种各样的语言创新,但总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事情,就显得有些不正常,甚至偏离了文学的本意。去除文学表面的华丽辞藻深金优配,可以看到文学描述的内容有同质化的倾向,甚至很多内容不忍卒读。
阅读文学作品多的读者会发现,一些作者总是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叙述事情,来抒发情感,却往往忽略了现实,忽略了情感的真实可靠。语言本身会产生意义的畸变,倘若作者只是用自己认为的优美的辞藻来描述事件,抒发情感,就以为读者完全能够理解,甚至具有伟大的美学意义,那么作者一定错了。文学的本意并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事情和抒发情感,而是让读者看得懂,让读者能理解,产生共情。倘若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写了很多事情,抒发了很多感想,而读者并不买账,认为作者写的自己已经看过了,作者抒发的情感也非常普通,那么读者就无法和作者取得情感上的沟通深金优配,也就无法产生共鸣了。文学产生之初,并不是那么优美,而是比较粗俗,甚至鄙陋。先民们在田野中的呼喊就是文学,村歌小调就是文学,火炉边的故事是文学,巫师领着人们一起敬神,嘴里念念有词,就是文学。后来有了社会分工,有专业的文人出现,文学才有了高雅的倾向,被文人士大夫们喜欢。以前的诗歌产生于民间,后来有了采诗说。汉代有了乐府,乐官们经常到民间采集诗歌,编订成册,就成了民间歌谣集。文人士大夫们欣赏这样的诗歌,不但喜欢阅读,而且喜欢写作,还要互相吹捧,最终弄得诗歌越来越精致,逐渐脱离了民间,成了知识分子阶层欣赏的文体。
展开剩余70%民间文学并没有消亡,仍然有村歌小调,有粗鄙的笑话,有民间传说,后来有了民间的戏文,有了说相声的,有了说评书的,都算是文学的形式。高雅的文学逐渐脱离了民间的俗文学,变得语言华丽,甚至抒情写意的过程中用了特殊的韵律,用了民间不常用的词语,只有知识分子能看得懂,以此区别于民间的俗文学。后来文学走上了高雅的道路。不管是文人士大夫写文章,还是皇帝写文章,都向着高雅的方向来写,最终让文学具有了高雅的属性,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比较高雅,不是俗文学能够比拟的,似乎高雅的文学才是最好的文学。权力系统一直都宣扬高雅的文学,不会宣扬太多俗文学,以至于明清小说虽然蔚为大观,但并不能成为文学的主流,文学的主流仍然是诗词。诗词的词语比较高雅,具有高度的审美化特征,小说的语言也并非全都通俗,有的也比较高雅,却并不入文人士大夫的法眼。当小说也开始用华丽词语的时候,散文也就用了华丽的词语,最终凸显的是文学语言的审美性,却并不一定凸显内容的完整性,不一定凸显情感的丰富性。
孔子论述过文与质的关系,认为文质彬彬才算君子。倘若只是用华丽的词语来描写,就很可能出现专注于审美而叙事功力不足的问题。当叙事功力不足的时候,情感抒发就会受到影响。可是,很多搞文学的都知道语言的重要性,要用语言来叙事抒情,而且要追求华丽的语言,似乎没有华丽的语言就不算高雅文学,而只能算是俗不可耐的文学。诚然,文学要通过语言来叙事抒情,但文学语言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功能,就是让读者看懂,在此基础上再求高雅的属性。可是很多作者写作的时候,总是把读者看得过于高级,认为很多读者文化水平比较高,能够欣赏优美的词语,都要用华丽的词语来叙事抒情,却最终没有叙述清楚,也没有把情感表达清楚,就等于舍本逐末。读者并非欣赏水平很高级,很多都喜欢看没有文字障碍的作品,喜欢看通俗的作品,不喜欢看高雅文学作品。从现在短视频流行的状况就可以看出来,很多读者喜欢看不动脑筋的短视频,不喜欢看令人颇费思量的纯文学作品。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照顾读者的欣赏水平,不能总是用华丽的辞藻,何况用华丽辞藻描写的事件大多都是相同的呢!
古往今来,文学作品浩如烟海。总是有叙事相同的作品出现,只不过读者阅读能力有限,并不能完全发现。即便有读者发现了,也不能指出来,因为很多读者没有话语权。只要作家写作的小说,出版社发表之后能够赚钱,或者说出版社就是为了赚钱的,报刊也是为了赚钱,哪有什么对于文学作品的高级评价呢?即便有文学奖出现,有获奖作品出现,也不能证明获奖的作品就是高级的文学作品,很可能只是文学圈子内互相吹捧出来的作品,还不如没有获奖的作品好呢!剥去文学表面华丽的辞藻,会看到作家叙事的苍白无力。因为很多作家写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,没有大量的民间生活经历,总是天马行空式地构思,写出来之后就容易出现脱离生活现实的问题。以前老作家写作的时候,总是要到民间住一段时间,起码要收集一些民间的素材,而现在的作家写作总是在网上搜集素材,看似省力了,实际上没有到第一现场,没有充分感受真实的生活气息,只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描写一个看似优美或悲戚的故事,怎么说都脱离现实太远。似乎他们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叙事的不足,掩饰情感的贫乏,而统治阶级又希望作家用华丽的辞藻来叙事抒情。因为华丽的辞藻可以让读者沉浸在语言审美的境界中,从而忘掉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,忘掉了阶级矛盾。
文学似乎是社会矛盾的弥合剂,是治疗人们心理疾病的良药深金优配,但文学优美的词语很容易让人怀疑。叙事的苍白,情感的贫乏,都可以通过华丽的辞藻来掩饰,当然也就显得不实在了。拨开文学表面华丽的辞藻,会看到很多拙劣的叙事和描写,会看到很多卑贱且奴性十足的灵魂。
发布于:河北省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